找寻江苏周边团建胜地,激发团队创新力

在江苏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周边,隐藏着众多能激发团队创新力的团建胜地。它们各具特色,通过别出心裁的活动设计,为团队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释放无限的创新潜能。以下这些全新的团建胜地,定能为您的团队带来不一样的创新体验。

找寻江苏周边团建胜地,激发团队创新力.jpg

一、工业文化转型地:回顾过往,激发创新灵感

(一)徐州贾汪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原采煤塌陷地转型典范)

曾经的潘安湖是采煤塌陷地,如今已成功转型为生态湿地公园,这种巨大的转变本身就是创新的生动案例,能为团队带来深刻的启发。

  1. 生态转型创意研讨:团队首先参观潘安湖从塌陷地到湿地公园的转型历程展览,深入了解背后的创新治理理念与技术应用。随后,组织团队围绕企业或团队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以潘安湖转型为蓝本,进行创意研讨。例如,假设团队所在行业面临市场饱和的困境,思考如何像潘安湖一样,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 “生态” 转型。各小组展开头脑风暴,提出诸如开拓新市场领域、创新产品功能等创意想法,并进行深入讨论和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从潘安湖的成功转型汲取灵感,突破传统思维局限,激发创新思维,为团队未来发展探寻新路径。

  2. 湿地生态创新行动:团队分组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与创新利用项目。比如,一组负责设计并制作以湿地植物为原料的环保手工艺品,将芦苇、菖蒲等植物进行创意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装饰品或实用物件;另一组可以构思并规划湿地生态旅游的创新体验项目,如开发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的湿地导览,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湿地生物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些项目,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学会将生态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同时增强团队协作与创新执行能力,为团队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项目积累经验。

(二)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由老工厂改造而成)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由原常州第五毛纺厂等老工厂改造而来,保留了工业遗迹的同时,注入了现代创意元素,是激发团队创新力的理想场所。

  1. 工业风创意设计竞赛:以街区内的工业遗迹为灵感,团队成员分组开展工业风创意设计竞赛。可以设计工业风格的家居用品,利用废弃的机器零件、管道等材料,通过创意拼接和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灯具、书架等;也可以进行空间设计,想象如何将街区内的某个废弃厂房改造成充满创意的办公空间或文化活动场所。各小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工业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思维,从功能构思到外观设计,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视角。设计完成后,进行展示与评选,分享设计理念和创新思路,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创意碰撞,提升团队整体的创新设计能力。

  2. 工业文化主题短视频创作挑战:团队以运河五号的工业文化为主题,分组进行短视频创作挑战。各小组深入挖掘街区的工业历史故事、工业建筑特色以及现代创意与工业文化的融合点,构思并拍摄短视频。在创作过程中,成员们要创新运用拍摄手法、剪辑技巧和叙事方式,如采用复古色调展现工业历史的厚重感,运用动画特效呈现工业生产流程等。通过这个挑战,团队成员锻炼了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和呈现主题,同时提升团队在视频策划、拍摄与后期制作方面的协作创新能力。

二、特色乡村活力源:体验乡土,开拓创新思维

(一)泰州兴化千垛景区(以垛田风光闻名)

兴化千垛景区的垛田是一种独特的农田地貌,是当地农民智慧的结晶。在这里,团队能感受到乡土文化与大自然结合的魅力,从而开拓创新思维。

  1. 垛田农耕创意体验与规划:团队参与垛田农耕体验活动,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学习在垛田上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之后,团队成员分组,基于垛田农耕文化和现代旅游需求,进行创意规划。例如,设计以垛田农耕为主题的亲子体验游项目,包括亲子农耕比赛、农产品采摘加工体验等;或者构思利用垛田景观开展户外艺术展览的方案,将垛田作为天然的展览场地,展示各类艺术作品。通过这种体验与规划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思考,锻炼团队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创新规划能力,学会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2. 垛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垛田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为素材,团队分组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可以设计具有垛田特色的文化衫,将垛田的独特地貌以图案形式印在衣服上;也可以开发与垛田相关的美食文创产品,如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创意包装,设计出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盒。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要充分发挥创意,考虑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个活动,团队成员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学会挖掘乡土文化价值,为团队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积累创新经验。

(二)宿迁泗洪县柳山湖景区(乡村与自然景观融合地)

柳山湖景区集乡村风情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为团队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乡村自然创意摄影与故事创作:团队成员以柳山湖的乡村风光、自然景观为背景,进行创意摄影活动。在拍摄过程中,鼓励成员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捕捉乡村生活的美好瞬间、自然景观的奇妙之处。拍摄结束后,各小组根据拍摄的照片,创作与之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关于乡村传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历等。通过这种方式,团队成员不仅锻炼了摄影创意能力,还提升了文字创作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诠释和展现乡村自然之美,培养团队在文化创意表达方面的创新能力。

  2. 乡村旅游创新策划大赛:团队分组,针对柳山湖景区的特点,进行乡村旅游创新策划大赛。各小组需要考虑如何整合景区内的乡村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周边的民俗特色,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方案。比如,打造以乡村手工艺体验为核心的深度游项目,让游客参与柳编、手工陶器制作等活动;或者设计结合自然教育的亲子乡村游线路,通过实地观察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乡村生态知识。在策划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分析市场需求,提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理念,提升团队在旅游策划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三、文化艺术创意谷:沉浸艺术,提升创新能力

(一)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创意灵感的地方。

  1. 建筑艺术创意解读与团队展示:团队成员参观湖区内风格各异的建筑作品,由专业的艺术导览讲解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艺术表达和创新手法。参观结束后,团队分组对某一建筑进行创意解读,并以演讲、绘画、小型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展示。例如,一组可以通过演讲,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解读其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诠释;另一组可以用绘画的方式,重新演绎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的独特美感。通过这个活动,团队成员深入理解建筑艺术中的创新元素,锻炼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表达艺术的能力,提升团队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展示能力。

  2. 艺术装置创意制作工作坊:在艺术湖区内举办艺术装置创意制作工作坊,团队成员利用湖区内的自然材料(如树枝、石头、落叶等)和回收材料(如废弃金属、塑料等),分组制作艺术装置作品。每个小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如 “自然与科技的对话”“城市与乡村的交融” 等,围绕主题进行创意构思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加工,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完成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学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富有创意的艺术成果,同时增强团队协作与创新表达能力。

(二)南通 1919 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园区)

南通 1919 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文化艺术为核心,涵盖了创意设计、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多种业态,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土壤。

  1. 文化展览创意策划模拟:团队模拟为产业园策划一场文化展览,从展览主题的确定、展品的选择与布局,到宣传推广方案的制定,都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例如,确定 “百年南通 - 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展览主题,团队成员深入挖掘南通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艺术品、老照片等作为展品,并设计独特的展览布局,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观赏性。在宣传推广方面,制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策略,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话题营销、举办线下预热活动等。通过这个模拟活动,团队成员锻炼了在文化展览策划方面的创新能力,学会整合资源、创新营销,提升团队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策划与执行能力。

  2. 艺术表演创意编排与展示:团队分组进行艺术表演的创意编排,可以是舞蹈、戏剧、音乐等形式。以南通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为素材,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创意的表演作品。比如,创作一部融合南通通剧元素与现代街舞风格的舞蹈作品,展现南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编排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从音乐选择、舞蹈动作设计、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精心构思。编排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团队成员提升了在艺术表演领域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传承意识。